2023年电影春节档以67.58亿元总票房和“史上(同期)质量最高”完美收官,北京出品电影在春节档中表现亮眼,领跑全国。从市场表现上看,北京春节档产生票房2.6062亿元,位居全国城市票房第二。从影片创作上看,春节档“二超多强”中的“二超”《满江红》《流浪地球2》都由北京出品,两部影片以出色口碑赢得满堂彩。
京产电影赢得满堂彩 满意度最高
今年春节档上映的6部新片中,有3部由北京出品,其中《满江红》《流浪地球2》凭借超高口碑成为春节档“二超”,分别以26.06亿元和21.64亿元位列档期票房冠亚军;动画电影《深海》以“粒子水墨”技术缔造了一场海底视觉盛宴,对“心灵困境”进行的探索和刻画则引起观众共鸣。
《满江红》强大的主演阵容、融合的类型叙事、悬疑反转和喜剧的对撞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令观众惊叹,使之成为继《你好,李焕英》和《长津湖》后,影史第三部连续五天单日票房破4亿元的电影。《流浪地球2》自带口碑光环,此番更是科幻灾难片向科幻史诗巨制的进化,科幻观史诗感进一步升级。《深海》以超现实主义的形式包裹悲剧主题绘就了一场写意又具象、奇幻而荒诞的瑰丽梦境,粒子点阵替代传统三维模型,营造出流动飘逸的质感,兼有留白写意的神韵,被誉为春节档“最美”的国产佳作。
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举行的“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”中,《满江红》《流浪地球2》《深海》三部京产电影位列春节档观众满意度评分前三名。
城市票房第二,前十影院北京占6家
北京市春节档2.6062亿元的票房不仅在全国城市票房中高居第二,也创下了历史同期第二的好成绩(仅次于2021年),比2022年同期增加9.24%。春节期间,北京市共放映电影6.6万场,观影人次359.81万,比去年同期增加14.74%。看电影再次成为新年俗之一。
今年春节档全国票房前十影院中,北京占6家,分别为英嘉国际影城金源店、通州万达影城、金泉港国际影城、石景山万达影城、金逸影城荟聚店、首都电影院西单店。其中英嘉国际影城金源店勇夺全国单体影院春节档票房冠军。影院工作人员节日期间坚守岗位,用热情专业的服务保障全市观众观影全过程的安全与舒适。
在公益电影放映方面,自今年1月初,北京市委宣传部、北京市电影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的“我们的中国梦——文化进万家”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,将持续至元宵节。春节期间,全市公益电影放映共计2808场、观影40429人次。
惠民观影有效调动消费
北京推出新春观影惠民活动,力促市场繁荣。活动由北京市电影局和北京市文资中心主办,1000万元观影补贴,直接普惠市民。截止到1月27日(大年初六),累计惠民额度已达745.8万元,覆盖观众83万人次。该活动将持续至2月5日(正月十五)。
回眸:2022年北京电影
“大戏看北京”好片不断
2022年创作生产电影135部,推出了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《狙击手》《我们的冬奥》(动画影片)《外太空的莫扎特》等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影片。其中,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以40.67亿元的票房佳绩名列2022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冠军。
文艺评奖捷报频传
《长津湖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
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,电影《长津湖》荣获最佳故事片奖,陈凯歌、徐克、林超贤凭借《长津湖》荣获最佳导演奖,赵小丁凭借《狙击手》荣获最佳摄影奖,杨江、赵楠凭借《狙击手》荣获最佳录音奖。
在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,电影《长津湖》荣获最佳影片奖,《你好,李焕英》荣获优秀影片奖。
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
本届“天坛奖”共收到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1450部报名影片,同比分别增长14%和63%。境外报名影片1193部,同比增长67%。通过设立阿根廷主宾国项目,进一步扩大了“朋友圈”。活动规模质量、大众参与热度、文化惠民成效、国际影响力等各项参数指标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提升,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一张亮眼的城市文化魅力名片。
全国城市票房第一
14.2亿元的年度票房成为全年全国电影票房最高的城市,同比提升1个城市排名名次。
在全国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,北京占比6家。其中,北京寰映影城合生汇店以2711.5万元票房成绩荣登影院票房年度榜榜首。
2022年,全市放映场次262.85万场;观影人次2575.43万人次。在册影院达292家,院线30条,银幕2118块,座位数27.74万个。新增银幕96块、座位数10059个。
光影耀动,见证辉煌。新的春天、新的征程、新的出发。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,北京电影凝心聚力,众志成城,必将伴着春风,乘势而上,不负期待,一路奋进前行。
撰稿人:北京日报记者 袁云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