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塔可夫斯基以思想为刀刃写就的《雕刻时光》开篇处,这位影像哲人剖白:“我永远不相信会存在这样一种艺术家:明了自己的作品永远不会被任何人所需要,创作只为自娱自乐。”电影,不仅仅是个人表达,更需要与时代同频,与观众共情。
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创作论坛:与时代同步,与观众共情”活动将于4月23日下午14:00-16:30在郎园Station·准点剧场举办。本场论坛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、中国电影资料馆、北京市电影局联合主办,邀请海内外知名电影创作者共同探讨,如何以真诚的作品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,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当下回应时代之问。
创作打动全世界观众的电影
自卢米埃尔兄弟的“火车”冲破银幕,电影便携带大众基因生长。世界电影历经130年,在银幕上提炼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,走向观众,拥抱观众,是每一位创作者的心愿。如何讲好打动当下观众的故事?这些创作者有话说。
法国知名女演员伊莎贝尔·于佩尔曾说过,“很多人觉得电影演员面对的是自己,而戏剧演员更多面对的是观众,尤其是在经典剧目里。但我一直都希望,能够打破这个信仰。”这位曾在戛纳、威尼斯电影节大放异彩的女演员,凭借《她》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、第74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奖等多个奖项。这次,她不再作为银幕角色,而是以“到场者”的身份,为我们谈一谈她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打动全世界的观众。
曾创作过《你好,疯子!》《无名之辈》《万里归途》的导演饶晓志是“多面手”。一方面,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,不仅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现状,还敏锐地将他们置于国家、社会、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;另一方面,他捕捉多圈层观众的喜好,让跨类型的电影创作获得市场青睐。他将与我们分享,如何把电影拍得打动人心。
电影《破·地狱》凭借冷门的殡葬题材,一举拿下香港影史票房季军和香港影史华语电影票房冠军。导演陈茂贤谈及影片为何如此受欢迎时强调,“大家对亲情题材的共情性强,他们能在这部戏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”。他将与大家分享电影创作如何破旧立新,讲好与观众共情的故事。
把握未来电影的创作趋势
2025年春节档影片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横空出世,注定要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绕不开的历史节点。它为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喜,也让我们思考未来的电影创作又该走向何处。纵观近些年动画电影的发展,它以想象力打破故事内容壁垒,以数字技术升级美学理念,同时多种文化元素的运用,使其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观众。
还记得《狮子王》中木法沙坠落悬崖那一刻吗?还记得《精灵鼠小弟2》中那只驾驶红色敞蓬双门小跑车的小白鼠吗?它们是世界动画电影爱好者的共同记忆。这两部经典动画导演罗伯·明可夫将从动画电影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,在数字技术尤其是AI影响创作的背景下,为大家解读动画电影的“创作流量密码”。
在国漫崛起的当下,孙海鹏导演一直坚持现实主义观照,他以少年阿娟为圆心,画出了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图景。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样的创作风格?在“野草深处,潜伏着雄狮”的表达中,他又如何把握观众与时代的脉搏?
2025“中国银幕 北京佳作”项目推介
为了让作品更好地连接观众,今年创作论坛增设了『2025“中国银幕 北京佳作”项目推介』环节。即将与观众见面的电影《东极岛》《独一无二》《好工作!》《好好的》《聊斋·兰若寺》《群星闪耀时》《水饺皇后》《无名之辈2&3》《戏台》以及《震耳欲聋》的主创团队将到场,分享新片亮点和动态。
从“共情叙事”解开当代观众的情感密钥,到“本土全球化”探寻文化基因的破界表达;从“动画新发展”把脉技术赋能的美学重构,至“AI双刃剑”剖解智能时代的创作。创作论坛将直面电影艺术在技术狂飙与人文坚守间的辩证命题,以跨界思辨碰撞创作的未来图景。4月23日下午14:00,北影节BJIFF核心论坛诚邀您共赴这场思想盛宴,于时代脉搏与人性温度的共振中,叩问电影创作发展的破局之光。